nbacook.cn-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夜爽8888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云南省水泥產業2013-2017年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一)

發布日期:2013-12-31
  來源:云南工信委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深入推進全省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工信部要求(產業〔2013〕473號),特制定本方案。
 
    一、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2000年以來,全省水泥產業以“淘汰落后、優化布局、促進升級、保障需求”為主要內容的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任務依然艱巨。
 
    (一)淘汰落后產能,裝備水平得到改善,產品質量有效提升。2000年以來,全行業已淘汰4224萬噸落后水泥裝備產能。其中,“十五”期間淘汰973萬噸,“十一五”期間淘汰2968萬噸,2011-2012年淘汰283萬噸。通過淘汰落后裝備產能,水泥行業裝備水平得到改善,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大幅提高,產品質量有效提升。2012年底,全省共有水泥熟料生產線195條,水泥熟料產能由2000年的1200萬噸調整發展到7730萬噸。其中,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127條,水泥熟料產能6828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比重由2000年的8%提高到88.3%。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74條,水泥熟料產能達到5209萬噸,占全省水泥熟料產能67.4%,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76.3%。
 
    (二)實施兼并重組,組織體制結構明顯改善,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十二五”以來,通過采取支持省內現有水泥熟料年產能200萬噸以上、國內前十位或以水泥資產為主上市的水泥企業參與全省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和支持各州市水泥企業聯合重組建設區域性水泥集團等措施,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工作加速推進。到2012年底,中建材、昆鋼建材、紅獅、海螺、華新、華潤、拉法基瑞安7戶國內外知名水泥企業已成為云南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主體。7戶企業已整合全省建成運行水泥生產線60條,水泥熟料產能3864萬噸,涉及42戶水泥企業。整合產能已占全省水泥熟料建成運行產能50%,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56.6%。其中,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46條,占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62.1%;產能3364萬噸,占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產能64.6%。通過推進兼并聯合重組,不僅改善了水泥企業生產經營組織體制機制結構,而且使全省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由2005年237戶減少到117戶,減少50.6%,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2012年底全省建成運行裝置兼并重組情況見附表1。
 
    (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布局不斷優化。2012年底,除楚雄、德宏州外,14個州市已建成投產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而且有8個州市人均占有水泥熟料量超過900千克以上。基本改變了2010年底前全省有7個州市發展不足、5個州市尚未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狀況,產業布局不斷優化。2012年底全省水泥熟料產能分布情況見附表2。
 
    (四)推進技術進步,節能減排目標逐年向好。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全部采用低溫位余熱發電利用技術實施改造,已建日產4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全面啟動脫硝及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并把綠色石灰石礦山建設、低溫位余熱發電利用技術和脫硝及低氮燃燒技術作為新建水泥項目必備的前提條件。同時,立足水泥行業發展和區域市場需求的實際,“有條件”保留部分機立窯,實施以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改善裝備、安全生產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改造,全省已有13條機立窯升級改造為建通窯。2012年,全省單位水泥熟料平均綜合能耗123千克標煤/噸,單位水泥平均綜合能耗95千克標煤/噸。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耗能6.46噸標煤,同2005年相比下降32%。能耗和排放指標均在行業標準之內。
 
    (五)保持產量快速增長,保障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有力,行業具有較好收益。2001-2012年,全省水泥產量年均增長14.2%。其中,“十五”期間,水泥產量由2000年1643萬噸增長到2005年2833萬噸,年均增長14.6%。“十一五”期間,水泥產量增長到2010年5786萬噸,年均增長15.4%。2012年,全省水泥產量達到8068萬噸,占全國水泥產量3.7%,同比增長18.8%,增速高于全國11.4個百分點。水泥產銷率96.7%,有效保障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2012年水泥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5.6億元,增長16.5%;實現利稅20.7億元,利潤8.14億元。利稅和利潤率分別為8.8%和3.5%,全行業尚具有較好收益。2012年全省各州市水泥生產情況見附表3。
 
    通過12年努力,盡管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全行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是產業集中度依然偏低。全省尚有118戶水泥熟料生產主體企業,引領行業發展龍頭企業的帶動示范作用還不明顯,市場惡性競爭局面未有較大改觀。
 
    二是裝備規模總體偏小。全省尚有32.6%的水泥熟料產能裝備相對落后,甚至還有65條機立窯、3條濕法窯、涉及900萬噸的落后產能裝備。在127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中,平均單線產能僅有54萬噸/年,尚達不到國家允許西部地區建設日產2000噸生產線的最低規模要求。其中,74條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中,平均單線產能也僅有70萬噸/年。全行業平均裝備規模偏小的狀況,導致全行業平均能源消耗一直處于行業能源消耗標準的最高限額值,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州市人均熟料占有量相差懸殊,區域市場價格差高達2倍以上,尚有一半州市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水泥熟料人均占有量未達到900千克。
 
    四是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水泥制品業僅停留在預拌混凝土、預制管樁、壓力管、電桿、排水管五大類產品的發展上,加氣混凝土輕板、水泥刨花板等輕質、高強、保溫、隔熱、防火、易于施工的新型墻體材料發展嚴重滯后。
 
    二、深入推進結構調整條件分析
 
    水泥是基礎性產業,支撐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水泥是低附加值產品,銷售半徑有限;水泥產品質量涉及國計民生,必須嚴格加強監管;水泥項目立項建設周期長,需要超前謀劃發展;化解水泥行業歷史積淀的結構性矛盾任務艱巨,需要持之以恒推進。 
 
    (一)國內環境條件分析
 
    2013-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水泥產業既面臨發展機遇,也面臨更大挑戰。行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既有投資和消費結構調整帶來的深刻影響,也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緊迫要求,水泥產業發展將由“增量擴張”轉向“提質增效”,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發展。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及“五位一體”的同步推進,為水泥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增長空間。未來五年,國內投資比重將有所下降,增速也將放緩,但經濟總量仍將保持適度增長,大規模基礎建設仍將持續。城鎮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設施和新農村建設,以及水利、高鐵、公路、港口、機場等重大項目實施,為水泥產業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  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迫使水泥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高能耗、高排放和資源型水泥產業面臨著進一步降低單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削減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等多重約束,迫切要求水泥產業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
 
    (二)省內環境條件分析
 
    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把云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及省委省政府提出“四輪驅動”的“兩強一堡”發展戰略、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延邊經濟帶及城市群打造等,將使云南不僅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而且也將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熱點區域,水泥產業的基礎性保障地位將顯得更加重要。
 
    發展為水泥產業提供了化解產能過剩、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的機遇。“十五”以來,全省交通、能源、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同周邊國家開放合作發展的局面逐步形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著快速增長,有效拉動著水泥產量保持年均14%以上的增長,較好地促進了水泥產業結構調整。云南屬經濟欠發達省份,城鄉和基礎設施建設剛剛開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起步,水泥產業發展正當其時且必將持續一定時期,為深入推進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三)區域市場需求預測
 
    2000年以來,全省水泥產量年均增長14.2%。其中,“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6%,“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5.4%。2011年水泥產量達到6789萬噸,同比增長17.3%。2012年,水泥產量達到8068萬噸,同比增長18.8%。水泥產量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變動關系。按照變動關系預測,2017年全省水泥產量將達到1.5億噸(折熟料1.1億噸),才能基本滿足供需平衡。水泥市場需求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強度變動關系情況見附表4。
 
    (四)結構調整趨勢預測
 
    采用先進大型化新型干法窯外預分解工藝技術裝備取代相對落后的水泥熟料生產裝備將成為未來水泥行業發展的主流,同時將必須配套建設綠色石灰石礦山、低溫位余熱發電利用和脫硝及低氮燃燒等裝置,逐步推進碳捕獲技術的創新與推廣應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及危險廢棄物,推動水泥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和實現低能或負能生產將成為新的亮點。水泥熟料生產大型基地化,水泥粉磨靠近市場的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將成為突出特點。延伸產業鏈,發展輕質、高強、保溫、隔熱、防火、易于施工等水泥制品將成為新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水泥產業將成為發展方向。能效對標、清潔生產審核、控制碳、硫、粉塵排放等,將成為行業管理的重要抓手。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調整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轉變水泥產業發展方式,立足省內及周邊區域需求,嚴格控制總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聯合重組、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兩化融合力度,走安全、環保、節能、高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水泥產業向新型綠色功能轉變并平穩較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結構調整。控制發展總量,合理調整區域布局結構,從嚴控制水泥產能盲目擴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技術進步,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  
 
    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著力開發集安全、環保、節能于一體的綠色新型水泥建筑材料,促進水泥產業向新型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堅持優化布局。統籌資源、能源、環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因素,立足區域市場需求,以重點城市、交通走廊、重要交通節點及沿邊沿江沿河產業帶、重化工業集聚區等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協同處置和消納固體廢棄物為基礎,進一步優化大型水泥熟料基地化建設,科學調整水泥粉磨布局。  
 
    (三)調整目標 
 
    2017年,全省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總目標是: 
 
    1、水泥熟料總產能嚴格控制在1.2億噸以內,基本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周邊國家、省份區域供需平衡,全省平均產能發揮率保持在82%以上。
 
    2、水泥熟料生產企業減少到90戶以內,其中前10戶企業產能和產量占全省總量75%以上。
 
    3、強制性淘汰落后裝置水泥熟料產能930萬噸以上,綜合措施倒逼日產2000噸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除特種水泥生產線外)及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等水泥熟料生產裝置、獨立水泥粉磨生產系統退出市場。
 
    4、強化延邊和集中連片貧困區域水泥項目建設,全省16個州市原則上有1條以上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積極推進水泥熟料基地建設,力爭形成3個以上萬噸級大型水泥熟料生產基地。
 
    5、全面停止生產和使用32.5復合水泥,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95%。產業鏈延伸更加凸顯,水泥制品和新型綠色水泥建筑材料業在全省建材工業的比重提高到25%。
 
    6、水泥產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并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及危險廢棄物得到廣泛應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總量提高22%。行業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危害得到有效防范。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點企業信息系統集成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