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勢而為,共擔時代責任——習近平主席達沃斯演講繼續展現巨大感召力和影響力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1月23日至26日在瑞士高山小鎮達沃斯舉行。在為期4天的會議日程中,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近3000位各界領袖參與了400余場討論。在世界經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仍未解決,還面臨債務危機、資產泡沫、保護主義、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升級等多重風險,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如何加強國際合作、共同面對挑戰?習近平主席一年前在年會上的主旨演講成為與會嘉賓的討論焦點。
中國倡議“符合潮流、順應民心”
將時鐘回撥一年。“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我們要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2017年1月17日,作為首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在年會開幕式上作了《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
時至今日,人們依然能清晰地記得,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促全球發展。
時至今日,人們依然能感受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方案的感召力。“習主席去年在年會上的演講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大國領導人的擔當。在面對困難時,他沒有喪失信心、推卸責任,而是積極直面困難,帶領國際社會共同挑戰。”巴基斯坦外交部長阿西夫對本報記者表示,“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內容也由近一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狀況得到了印證,即經濟全球化、自由貿易、互聯互通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唯一出路。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和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的立場也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充足動力和十足信心。”
“由于特朗普的勝選,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人們對美國的保護主義憂心忡忡,而習近平主席卻在達沃斯堅定捍衛自由貿易和全球化,他的主旨演講具有里程碑意義。”瑞士財經雜志《資產》近日刊文如是評論。
優秀的理念與方案往往更容易獲得認同與支持。“最新的蓋洛普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領導力更受歡迎,這一變化顯示出中國倡議更符合潮流、順應民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說。
聯合國負責經濟與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在經濟全球化面臨發展不平衡,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的現實挑戰下,習主席敏銳地意識到了全球化帶來機遇,他的精彩演講也得到了聯合國的支持。“聯合國高度贊賞中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支持,因其減少貧窮和發展鴻溝,促進南南合作和多邊合作,促進各國全球化的公平、平等參與。”劉振民說。
“中國在促進經濟全球化上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領導力,帶動了一大批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中國奉行多邊主義,強調包容發展,注重區域合作,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基圖伊發出由衷贊嘆。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
“只要我們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
世界經濟論壇本屆年會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經濟全球化再平衡等重大主張相呼應。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更是對此親自解讀:“今年論壇的主題延續了習近平主席去年出席論壇年會時論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的演講是中國與世界關系的重要轉折點。”
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干事穆勒認為,年會主題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吻合,說明這一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
“在西方衰弱,美國逐漸放棄領導地位的情況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平等、多邊主義、尊重主權和地區差異的國際關系基礎上,為保證和平與安全提出的‘新思維’,這也使世界發展進入了新時代。”瑞士媒體21日刊發評論文章如是稱贊。
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對記者表示,“我們彼此相互需要。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設想,堅持多邊主義、平等對話,這為世界朝著更包容、更高效和更優質的方向發展提出了一個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
中歐論壇創始人戴維·戈塞對媒體表示,當前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呼吁全球領導人以長遠發展眼光,堅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中來,共渡難關,攜手勾勒未來世界的發展藍圖。
“當前全球發展面臨很多挑戰,例如社會與經濟轉型問題、包容性增長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都是單個國家或組織所不能解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必須方式。”已連續8年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對此深有體會。
對中國與非洲國家合作情況十分了解的席勒研究所非洲問題專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十分欽佩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他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撼動了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極端保守思想的根基,緩和了地區和民族沖突,為世界經濟發展、人類進步及地區和平造就了堅實基礎。
一帶一路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新思路
“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是中國支持全球化和全球合作的具體表現,是中國為改善全球治理作出的貢獻。近5年來,中國同8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協議,倡議框架下對有關國家投資已超過500億美元,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
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在本屆年會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與今年的論壇主題高度吻合,“‘一帶一路’倡導人員、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是非常了不起的開放文化”。
“‘一帶一路’是人類近代史上最具變革的倡議,是包含海、陸、空、港口與金融貿易等全方位互聯互通的宏偉設想,體現了互利共贏的積極理念,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新思路,這一倡議注定令世界發展面貌煥然一新。”阿西夫對記者表示。
與會政商界人士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將極大推動全球范圍內貿易、資本和人才的互聯互通,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提供健康、可持續的動力。
劉振民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區域合作和全球化提供新思想、新動力、新形態,“聯合國認為這一倡議是全球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部分,是對全球化的實質性推動”。
“正如19世紀末的東方快車象征著第二次工業革命歐亞文明的交流,‘一帶一路’體現了新變革下經濟互通、文化相融的時代潮流。”在談到“一帶一路”時,麥肯錫高級資深合伙人、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華強森表示,“新東方快車”將滿載沿線地區人民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之夢,駛入中國與各國緊密相連、共享機遇的新疆域。
“我們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抱有信心。”基圖伊說,在全球投資大幅下降、貿易增長緩慢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理念與方法的創新,將帶動全球資本流動,為沿線國家和地區融入全球價值鏈、實現區域融合發展、促進科技和人才交流作出卓越貢獻。